最後一天,卻是所有行程最無聊的日子,因為是中午的飛機,早上九點local的人會來接我們
往墨爾本機場的路上,隨意拍了幾張照片
某圖書館前面,VIC的圖書館??這個夠有創意
很有墨爾本風格的建築物,五顏六色的大樓
最後一天,卻是所有行程最無聊的日子,因為是中午的飛機,早上九點local的人會來接我們
往墨爾本機場的路上,隨意拍了幾張照片
某圖書館前面,VIC的圖書館??這個夠有創意
很有墨爾本風格的建築物,五顏六色的大樓
因為看企鵝都不能拍照,連相機都不能拿出來,所以只好講些題外話來撐場面。
大家都知道澳洲是右駕,對我們台灣人來說已經不太習慣了,但更神奇是澳洲的交通路線有個"roundabout ",但是這跟我們所認知圓環又不太一樣(到底是右駕的問題嗎?),我覺得有點類似"車輛待轉區"。
在交通流量大的市區不會看到roundabout,但是出郊區每個交叉都是roundabout,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些台灣人在澳洲開車會出事情,右駕之外又多了這種設置,到底我應該要繞著左邊還是右邊呢?答案是依照順時鐘方向駕駛
網路上找的的澳洲駕駛須知,一切駕駛方向都是"順時針",這樣就不會打結了。
接著又是晚餐時刻,來到了菲利浦島上的小鎮Cowes
Cowes是菲利浦島上的中心城市,原名Mussel Rocks,早期連接菲利浦島與澳洲本土橋樑未通時,這裡是澳洲本土到菲利浦島渡輪的主要停泊港口。
有別於以往搭蒸氣船隻來到Cowes的遊客,我們在港口旁的商家中悠閒地逛起來,碼頭附近有許多餐廳與商店,因八點之後才天黑,我們等待企鵝的漫長的晚餐時刻也就更長了。
海鳥,這次終於見識到澳洲海鳥的功夫。
第二站來到了菲利浦島上的無尾熊保育中心 koala conservation centre
遊客自由穿越樹叢間步道,觀看無尾熊生長的大自然環境,且可近距離看到無尾熊,但礙於法令,除昆士蘭省之外,澳洲其他地方都不能抱無尾熊。
參加tour好處是門票都含在內,如果自己來這邊看,入門票是十元,但也可以跟看企鵝的套裝門票一起買。
在台灣,有小朋友出入的地方,可能就會有這種投幣式的玩具
午後準時又在ChinaTown外面集合,可以去看企鵝跟無尾熊了~~
車子出發沿著東南出發前往菲利浦島看企鵝
墨爾本的天空,總是佈滿著電纜線,即使沒有電車也一樣~
這次的TOUR路線
結束了皇家植物園的行程,就是這半天city tour的尾聲了
聯邦廣場,可惜這次沒有時間進去看看
聯邦廣場的建造起因於90年代中期另一側的Flinder Station的鐵道急速縮減,官方決定將重新開發這片空地,經過比稿競賽後,由澳洲的Bates Smart Architects事務所承攬設計。
下一站來到了位於墨爾本南方的南亞拉的皇家植物園內
在澳洲大城市均設博物館來紀念因戰爭死亡的軍人,而此處設置的是墨爾本戰爭紀念館 Shrine of Remembrance。
墨爾本戰爭紀念館建造起於1928,完工時間為1932年,紀念在一次大戰爭死亡與失蹤的澳洲人與參與戰爭的維多利亞省居民。
每年的十一月十一日(休戰紀念日)早上十一點,紀念館會舉行儀式來紀念因一二次大戰犧牲的人。
參觀完庫克船長小屋後,又繼續市區的行程,又經過一次亞拉河,河畔的綠樹,多愜意的地方。
到了南邊的亞拉河,就可以看到墨爾本最高建築Eureka Tower,建築物高度300公尺,從2002年建造直到2006年完工,剛落成的時候原本是全球最高的住所,但之後馬上被黃金海岸的新大樓所替代。Eureka命名由來是1854年墨爾本淘金事件"Eureka Stockade",這是澳洲最早的反獨裁戰爭,建築物的藍色玻璃與金色框架是來自於該次抗張事件的旗幟顏色。
大樓的樓下,有很鮮豔的色彩裝飾
到墨爾本的遊客,一定會愛上這個綠蔭城市,有別於雪梨的商業氣息,墨爾本多了些人文跟美感的感動。
費茲洛花園 Fitzroy Gardens
費茲洛花園名稱由來是Charles Augustus Fitzroy爵士,他從1846-1855年先後擔任過澳洲的西南威爾斯省長和澳洲殖民地總理,該花園從1848年設立,到1862年正式命名為Fitzory Gardens,花園中最出名的景點是庫克船長小屋。
公園內的溫室,時間不夠就沒進去看了。
在Melboure住的飯店是住 Hotel Mercure Melbourne Welcome
我只能說,網頁照片是騙人的,實際上的房間很陽春,不過因為地點很好,也就只能這樣了。
飯店的自助早餐,那個煮豆子,西方人很愛吃。
原本package中Melbourne的飯店沒有含早餐,但當我們check in 問櫃檯人員是否含早餐,她回答YES,哪我們就大方的享用。
接著來到了London Arch 倫敦斷橋,其實此時內心的OS是我不想看石頭跟海了!!一直看海也是會厭倦的。
London Arch同樣也是位於Port Campbell國家公園內,原名London Bridge,正如同其他Great Ocean Road景點,也是經過大自然的風化與海水的侵蝕形成,在1990年之前是個天然的拱橋造型(double-span bridge),遊客可步行其上,但是1990年1月15日,橋中間的某段突然崩落,名稱也從倫敦拱橋變成倫敦斷橋。但背後的故事更八卦,當時崩落的時候,橋上剛好有兩名男女被困在外側與陸地分隔的石塊上,最後還出動的直升機來救援,但是兩人接受記者採訪卻遮遮掩掩,不願意上鏡頭,最後才發現這兩人原來都是各自有婚姻,相約來這邊偷情卻遇到大自然的現象。PS:這是老天有眼嗎?
中間的就是崩落的部份
旁邊的沙灘
離開了十二門徒石之後,約十分鐘後,來下一個景點 Loch Ard Gorge,洛克阿德峽灣
Loch Ard Gorge名稱由來:1878年六月一號由英國來到墨爾本的船隻"Loch Ard號"在Muttonbird island附近發生船難,雖然僅有兩人生還,一名男船員與女乘客,男子英雄救美,但是並沒有鐵達尼號的Happy結局,生還女子之後返回英國,男子繼續留在澳洲當船員直到病逝,而當時他們就是躲在這個峽灣等待救援。
這片峽灣是可以下去戲水...
這片海蝕平台好壯觀..當時天氣又變天了,Great Ocean Road這邊的天氣十分不穩定。
Twelve Apostles,十二門徒石可說是Great Ocean Road最有名的景點,我一直以為有十二顆大石頭,其實總共只有八顆大石頭。
十二門徒石是兩千萬年前的石灰岩堆疊所形成岩壁,不斷地受到海水侵蝕與風化產生海蝕穴,最後崩落成石頭。其位於Port Campbell 國家公園的海岸線外,最初的名稱是Sow and Piglets,到了1950年代才改名為"The Twelve Apostles"來吸引觀光客(光聽到景點名稱是母豬與小豬誰會想去啊),但實際十二門徒石的石頭數目共九顆。但是在2005年七月三日哪天,其中某顆石頭崩落,因而十二門徒石頭的數量從原本九顆變成八顆。
圖中最下面的散落石堆就是05年崩落的石頭。
中午休息的城鎮是Apollo Bay,也是一個度假勝地。遊覽車照例停在商場前,有好幾家餐廳可以讓人選擇,我們早餐吃完沒多久又吃了早茶,肚子早就撐爆了,午餐就決定吃自己帶來的星巴克點心,我記得我買的是法式鹹派,同學買的是三明治之類的。
商場~~有餐廳,服飾店等等之類的。
我們就坐在草地上野餐。
The Great Ocean Road 官網
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全長243公里,位於澳洲維多利亞省的南東側海岸線,起點自托爾坎(Torquay),終點於亞倫斯福特(Allansford),這條路建造起除了提供工作給於參與一次世界大戰的軍人,也同時紀念因一次世界大戰犧牲的軍人。建造期間從1912-1932,但這條路並不是名稱而已,而是真的"Road"。此外澳洲B100號公路,就是指Great Ocean Road這條路,因B100公路除了從Geelong到Torquay之外,其餘部分就是Great Ocean Road。但是Great Ocean Road並不是單純只有海岸線而已,沿途的區域中,有豐富的生態環境,美麗的海岸可以沖浪,是澳洲聞名的景點。
時間:2008/11/27
Tour 路線圖,去程會沿著海岸線,回程則走A1哪條路線
接著又走原路回去ChinaTown覓食,剛好看對面Myer百貨公司擠滿了人在看櫥窗,明明都關門了
原來是聖誕老公公的櫥窗,如果有看過 Will Ferrel的精靈總動員l或是Tom Hanks的北極特快車就知道這櫥窗的內涵了
櫥窗內就是聖誕老公公的聖誕節流程,從收到小朋友願望,到挑選禮品,發送等等,尤其是上面的英文對白,很好笑。
櫥窗內作品都是源自於插畫家Alan Snow的How Santa really works
好友Tammy跟我說,去墨爾本一定去賭場,哪是墨爾本最富麗堂皇的地方
我們繼續往南走,越過亞拉河就可以看到賭場
左側是墨爾本水族館與市區的高樓
經過水族館時候已經關門了,不過這個紀念品好可愛
因為墨爾本八點才會天黑,我們九點要去賭場看表演,所以決定去Rialto Tower觀景台(Melbourne 360’s )看風景。
原本號稱南半球最高樓的Rialto Tower,上方的觀景台是360度,入門票14.5澳幣
電梯內,顯示目前樓層
澳航飛機上的三明治,很好吃,料多味美,外加一顆蘋果,可是上飛機前才啃完一個甜甜圈。
其實在雪梨天氣狀況不是很好,都是烏雲,航程中,機長說他會努力加速讓彌補delay的時間